九、临床诊断

发布:2016-03-01 | 浏览:2171

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

()慢性HBV携带者

多为年龄较轻的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HBV 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显示血清ALTAST在正常范围,HBVDNA通常处于高水平,肝组织学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

()HBeAg阳性慢性CHB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隐匿性CHB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CHB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H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CHB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诊断主要通过HBV DNA检测,尤其对抗-HBc持续阳性者。

()乙型肝炎肝硬化

建立HBV相关肝硬化临床诊断的必备条件包括: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证据;②病因学明确的HBV感染证据。通过病史或相应的检查予以明确或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HCV感染、酒精和药物等。

临床上常根据有无主要并发症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症状或严重并发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或等严重并发症。

为更准确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判断死亡风险,可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

1期:无静脉曲张,无腹水;

2期:有静脉曲张,无出血及腹水;

3期:有腹水,无出血,伴或不伴静脉曲张;

4期:有出血,伴或不伴腹水;

5期:脓毒血症。

12期为代偿期肝硬化,35期为失代偿期肝硬化。12345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3%-4%20%50%>60%。并发症的出现与肝硬化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相关新闻


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14-0006 2015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