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CHB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CHB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涵盖或解决CHB诊治及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 |
详细说明 |
证据级别 |
|
A高质量 |
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 |
B中等质量 |
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
C低质量 |
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
推荐等级 |
|
1 强推荐 |
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终得出 |
2 弱推荐 |
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
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